ESG的中国化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核心是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
京西振华(北京)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承接了
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ESG社会责任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一重点课题并开展调研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肇始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发展于近现代,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在这条“线”上,各个时代呈现出的生活百态,构成北京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核心的部分。
北京中轴线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是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同时,在第三条第一项列举了具体遗产点位,包括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
除北京中轴线外,与之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环境,作为承载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条例》保护的对象。具体规定在第三条第二项至第八项,包括在中轴线居中对称格局下形成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中轴线价值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
中轴线保护条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轴线申遗是件大事”,要“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要求把传承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的中轴线保护好,以中轴线申遗为重要抓手,统筹保护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水平。
2011年,北京市启动中轴线申遗工作。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确立的世界遗产保护制度,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国家和地方级的立法、规范措施应确保遗产保护完好。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北京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自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
中轴线申遗小记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与新德里同频共振。当地时间11时15分,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维沙尔·夏尔玛敲下木槌,“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入列《世界遗产名录》。这天起,世界遗产的“中国队”再添一名“新队员”。
课题研讨会
在整个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的呈现中,需要与世界文化语言接轨。而这种语言接轨,不仅仅体现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里,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语言体系。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乐于回馈社会,扛起社会责任,踊跃参与到历史发展大格局中;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正从“利己”到“利他”“利众生”,再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阶。从而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充分展现坚持跟党创业、推动中国企业更好转型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社会作出贡献,提升资本市场及社会各界对ESG社会责任理念的认同,推动市场各方积极共建ESG良好生态,制定ESG中国标准,在更广泛的领域,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伙伴们达成共识。
2023年10月26日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慈善事业引领资本向善。—— “ESG社会责任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调研课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3年11月18日在
北京中互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
中互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黄寺大街甲23号院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ESG理念中国推广先行者”的
黑石投资(海南)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京西振华(北京)物资中心提供物资供应和服务保障。
让中轴线活起来
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只有深入梳理挖掘中轴线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展示,促进合理利用,才能保持中轴线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发挥传承文化、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条例》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措施。例如,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公共文化机构捐赠或者委托展示实物、资料,鼓励高等院校、专家学者进行遗产价值研究,鼓励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鼓励保护区域内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众体验,促进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对保护区域内的业态引导等等。
遗产保护更惠民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涉及遗产地环境建设与居民生活,以人为本、尽可能让公众受益是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重要原则。居住生活在保护区域内的居民是中轴线申遗保护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也是承载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群体。为了保障保护区域内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条例》第二十六条作出特别规定。一方面,要求保护机构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听取居民对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求街道和社区组织居民参与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遗产价值的发掘、展示和传播,提升居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申遗的过程充满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机遇,世界各地都在探索和实践在申遗的过程中,带动地方区域或城市整体发展。近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加强重点地区综合整治,统筹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遗产保护的成果。例如,探索了北京老城保护和改造的“共生院”模式,实现了传承文脉、修补功能、改善民生、提升环境、繁荣社会的多重效果;对钟鼓楼广场进行整体改造,为居民文体活动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也成为中轴线北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对此,《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政府统筹协调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